
昨天早上,新闻室的热线突然响个不停,不断有读者通报淡滨尼组屋出事了。
当读者将淡滨尼32街第201E座组屋4楼外墙的遮阳墙,断落到3楼的遮阳墙上的照片传给编辑室时,大家的第1个感觉是傻眼。
这类工程意外竟然发生在80%国人居住的组屋,如果处理不当,足以动摇国人对建屋局组屋的信心。
从事发现场的照片看来,断落遮阳墙仍连着组屋外墙的一端,明显还有钢筋连接着,但断落的那一端却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钢筋。
现场公众的第1个疑问就是,究竟是这座有30年历史的组屋,钢筋遭腐蚀后才消失,或者在建筑质量上出问题呢?
工程师学会前会长张奇善告诉《联合早报》,无论传统的混凝土遮阳墙,或近来常用的铝制遮阳墙,与主建筑间一定有钢筋连接,不会直接“粘”上去。
张奇善的看法是:混凝土墙一旦出现裂缝,雨水侵入内部会导致钢筋腐蚀,一旦不胜负荷就会断裂。
建设局专业工程师昨天到场检查和评估后,也认定事故不会对组屋主体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但已要求市镇会检查区内其他有相似建筑外观的组屋。
当然,事故的发生原因仍在调查阶段,目前对事发原因的任何揣测都是不必要的。
可是,过去一年多来电梯事故频传给我们的教训是,一旦某个环节出现有问题的征兆,最好的做法是将所有的设备都检查一遍,而不是等到事故接二连三出现时,才来进行相关的检查。
这次遮阳墙断落事故中最幸运的是,没有人在事故中受伤,要知道幸运之神是不会一直眷顾着我们的。
我建议建屋局找出当初承建这座组屋的承包商,对这个承包商负责的其他组屋也进行必要的检查。
此外,这类遮阳墙在新加坡的组屋并不罕见,因此除了淡滨尼市镇会外,全国所有的市镇会都应该对类似的遮阳墙进行必要的检查。
或许,最后会发现这只是一起孤立的事件,但在保护国人安全的前提下,这样的检查还是有必要的。
(本文刊在9月26日《新明日报》·新闻眼)
过去一年多来电梯事故频传给我们的教训是,一旦某个环节出现有问题的征兆,最好的做法是将所有的设备都检查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