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The New Paper - Team Singapore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82

作家的酒庄

$
0
0

夏的炙热与蝉的长鸣,也在莫里亚克小说的人物脑袋里燃烧烙印,如同松树林隐避突如其来的暴雷与连绵的风雨。

成名作家中,可能仅有法国弗朗索瓦·莫里亚克(Francois Mauriac,1885-1970)拥有酒庄,而且就在波尔多。  

  这位195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出生在法国西南朗德省波尔多庄园家庭里。他20个月大时丧父(银行家),由虔信天主教的母亲抚养长大。莫里亚克在曾祖父1840年购得的马拉加尔酒庄(Domaine de Malagar)成长,酒庄有一望无际的茂密松林和葡萄园。他曾任《费加罗报》记者,后来继承了酒庄。姨妈曾对他说:“沉湎于葡萄酒以外的生意都是可耻的。”

  

酒庄位于离卢皮阿克(Loupiac)不远的Saint-Maixant村庄,眺望河流对岸8公里远的伊甘酒庄(Chateau d'Yquem)。马拉加尔酒庄的葡萄酒,我没喝过,但对岸这家超级一等酒庄以贵腐甜酒闻名天下,莫里亚克又怎么会忘了在小说中描绘呢?其作《给麻风病人的吻》(1922)出现了经典名句——“去年的夏天在伊甘的酒瓶中燃烧”。  

  夏的炙热与蝉的长鸣,也在莫里亚克小说的人物脑袋里燃烧烙印,如同松树林隐避突如其来的暴雷与连绵的风雨。不仅春夏秋冬季节更替,大小葡萄园、成片的柏松与周遭一切,成为创作的灵感泉源,不时出现在小说场景里,化为意象符号,折射出人物内在激烈的灵肉挣扎。  

  

在19世纪的波尔多,一个男人的价值由庄园里的松树数量来判断,庄主竭尽所能保护自己的葡萄园和森林免受火灾暴雨所害。庄主莫里亚克一样得看紧葡萄的收成,防范松林的烟火。  

  莫里亚克笔下人物取材保守伪善压抑的庄园主,对他们来说,财富与阶级远比精神与情感健康来得重要。这些人物为了取得更多土地与松树林而结婚,孩子的幸福为了这些财富与有地财产、上升的社会阶层而被牺牲。家庭成员之间彼此隔膜,鲜少沟通,聚集纯粹为了吃饭或睡觉。1932年代表作《腹蛇结》通过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写给妻子的信,揭示了守着保险箱的守财奴,如何与妻儿反目成仇。  

  

作家坦承所有小说背景都离不开家乡,爱憎难分。他一度受不了乡下的保守闭塞,唯一出路是1906年逃往巴黎从事文学创作。然而,他与笔下人物一样,最终逃脱不了故乡的笼罩,身在巴黎耳边依然响起葡萄园与松柏间颤动的蝉声,大西洋传来远方的雷鸣。他们最终还是回家。  

  暴雷掀起小说人物的内在风暴。穿梭松林间刮来的风,翻开心底最深处。林间火种蔓延,也燃烧了内在的火焰。小说《苔蕾丝·德斯盖鲁》的女主角苔蕾丝因父母出于门第观念,将她嫁给庄园主的儿子。她对那片松林心生恐惧,纳闷为何松林自燃而不燃人?正是一场林火的爆发,让她产生慢性毒死冷若冰霜的丈夫的念头。不想计划被揭穿,丈夫为免家丑外扬,在庭上证明妻子无罪,庭审后把她幽禁起来。在苔蕾丝眼里,松林幻成了牢房柱子,饱受折磨。过后丈夫把她带到巴黎,让她独自流落街头。  

  

移居巴黎后的莫里亚克,每个秋天都要回波尔多的庄园。作家一次突然病重,获得亲友关怀照顾,顿生悔意,觉得将族人描绘得太灰暗了,1933年写出自传小说《弗隆特纳克家的秘密》,难得描绘家庭生活的光明面。

  1985年,莫里亚克诞生100周年之际,后代将酒庄故居捐赠阿基坦大区政府,翌年设立弗朗索瓦·莫里亚克中心,展示作家私人物品、手稿和档案。1996年列为法国国家级“历史遗产”,成为名人故居与当地重要的文化标签。

  莫里亚克其实没有离开过波尔多。

(本文刊在6月22日《联合早报》·四方八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8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