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The New Paper - Team Singapore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82

生命

$
0
0

家里又要迎来新生命,弟媳有了孩子。

  总觉得新生命是上天赐予的最美好礼物。抱在怀里满满的孩子,亲一口都不够,总要咬上几口才满足。

  自己的孩子远在新西兰,而且年纪大了都不让咬,正好弟弟的小儿子才3岁,几年下来一个眼神就知道姑妈脑袋里的坏念头,要亲要咬竟然比我还清楚,用尽全力逃之夭夭。最近更学会以牙还牙,在姑妈手上留下一环齿印,正好让姑妈有借口咬回去。

  侄子咿咿呀呀地抗议,姑妈强词夺理地说痛得不得了必须补偿……

刚知道弟媳有孩子的瞬间,家里人并没有特别兴奋,反而是精神紧绷。

  因为弟弟和弟媳这几年忙着工作,家里的大小事包括照顾、教育孩子几乎都是祖父母的工作。弟媳的父母亲人在中国,于是变成父亲母亲必须挑起重任。

  为了教育孙儿,年近70岁的母亲甚至学会了小学课程,包括最新的模型数学,真是让人佩服。也让我想起小时候,虽然没有补习老师,母亲其实就是我和弟弟最“严厉”的补习老师,背诵乘数表慢三拍可是要被打手的。

不过现在作为奶奶的母亲,教导侄女的方式比当年温和了许多,经常让姑妈难免有那么一点点嫉妒。向母亲撒娇说怎么现在对侄女那么宽松的时候,母亲的回答是:已经没有精力像当年一样严厉了。

  我心里一怔,才发现“严厉”原来是需要很大的付出的。父母师长们就这样,在我们眼里的严厉中,一天天变老了。

  有一天你会发现,其实很想念他们当年的严厉。

  父母亲说,爷爷奶奶没有精力教育再多的孩子,要弟弟和弟媳承诺,愿意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照顾小孩。他们有自己在这个年龄段想做的事,想要去旅行看世界,想要练书法,想要静静地看书,想要听音乐,想要到新西兰和女儿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反正,退休生活想要做的事很多。有那么多想做的事,身为女儿的我看了,心里其实是特别高兴的。

  母亲说,教育孩子她当年做妈妈的时候已经做过了,她不想再重复这个过程。

  我可以了解母亲的想法,也可以了解在一切都如此竞争且昂贵的城市国家里,许多双亲必须工作的家庭的无奈,也未必所有家长都游刃有余地应付眼前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和社会。

但是这么多年来,我学会了一件事,家庭不是讲理而是讲心的地方。对父母如此,对兄弟姐妹如此,对儿女如此,对丈夫和妻子亦如此。如果只能讲理的话,恐怕在很多关键时刻,我们都可以轻易选择放弃,转身离开。

  一个晚上,再加上一个白天的争论和分享以后,弟弟和弟媳做出了承诺,远在中国的外公外婆也兴冲冲地答应要过来帮忙,父母亲暂时放开了紧绷的心情,姑妈脑袋里又出现了一个抱在手上满满一怀的大胖娃娃。

  侄女兴奋地把小时候穿过、不能穿的衣服从抽屉深处挖出来,侄子严肃地说可以和新娃娃分享玩具但是大鸡腿和雪糕还是不行的,一家人将新娃娃可能取的名字调侃了一番,乐得哈哈大笑。

  姑妈大声威胁说:“豆豆,姑妈以后不咬你了,以后都咬新娃娃!”

  然后,看侄子摸着每次被咬的鼓鼓双颊,脸上若有所失之际,乘机再咬一口。

(本文刊在6月20日《联合早报》·四方八面)

总觉得新生命是上天赐予的最美好礼物。抱在怀里满满的孩子,亲一口都不够,总要咬上几口才满足。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8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