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力部数据,截至去年6月,我国有30万余名自雇人士,占劳动人口的14%。尽管收入不稳定,也没有公司福利和保障,但是工作时间灵活,少约束,仍吸引不少人加入。其实自雇者的生活就像在攀岩,每闯过一关,或许有更艰难的一关在等着;自由,要付代价。在考虑转为自由身前,应做些什么准备?且听专家怎么说。
沈越
2010年生完第二胎后,为照顾孩子,张宝玲辞去记者的工作。闲暇时,她在家烘焙蛋糕,一开始只为亲朋戚友服务,后来有公众陆续找上门,促使她在2013年成立手工蛋糕店Crummb。
从行政到营销,张宝玲一脚踢,每周接下约2个蛋糕订单。她说:“回想起来,我没完全算好账,就投入了业务。当时我不知道,每年要缴执照费、每月要缴灭虫管理费、还有会计服务、冷气费、管道维修费等。尽管这些不会使收入大幅减少,但我当时若有更多思想准备,或许会更好。”
同样的,2014年开设纯女性共用工作空间Woolf Works的米凯拉·安灿(Michalea Anchan)事先也没做足财政准备。
她说:“我知道会有一些挑战,但还是太天真!开业首半年,业务比我期望的要慢得多。我自行融资,所以没有债主上门。不过每月从家庭资金里提钱,但隔月却没钱放回去的感觉,真的不好受。”
2人的经历,代表着一种趋势。随着共享经济(shared economy)蓬勃发展,许多国人如今愿意以自由业者形式谋生,从事的行业包括教练、经纪、会计、化妆师、补习教师和德士司机等,也有人自己创业。
根据人力部的数据,截至去年6月,我国有30万余名自雇人士,占劳动人口的14%,他们当中约93%从事服务业工作。近17万人是个体户,即自己做生意,没聘请受薪员工的自雇人士。
年收入占整体个人收入约5%
国内税务局数据显示,自雇人士、独资经营者和合伙人赚取的年收入,从2005年的42多亿元上升至2014年的78多亿元,占整体个人收入约5%。
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PwC)新加坡合伙人昂斯沃斯(Greg Unsworth)说,社会或会出现拥有不同专长的自由业者,如一天提供会计服务、一天教授音乐课,另一天则教授体能课等。
普华永道10多年前起,就开始采用自由业者的服务。他说:“这个比率已越来越高,或许未来五年至十年里,50%的作业会通过这种方式提供。”
不过昂斯沃斯也警告,一些人在很年轻且没后盾的情况下成为自由业者,会为自己带来很多风险。
5大方面应注意
尽管自雇人士工作时间灵活,但收入不稳定,也没有公司福利和保障,须为个人和专业财务负起全责。在转为自由身前,他们需做好哪方面的理财准备,又该如何预防和克服接下来的财务挑战?
买房须知
新加坡房屋贷款有限公司房贷顾问周扬说,有自雇人士创业后,月薪比以前受薪时高,但申请房贷反而更困难。这是因为银行通常要查看他们过去两年的报税单,取总收入的七成,除以24个月,来估算他们的还款能力。
换言之,在银行眼里,自雇人士的薪酬会缩水30%。银行要看报税单,也意味他们创业后,须等上至少一两年,才能申请银行房贷。
另外,若是购买预购组屋(BTO)向建屋发展局申请贷款,当局给予的预批准,不等于贷款已办妥。周扬说,组屋建好时,购屋者须更新贷款申请。这时,购屋者的身份若从受薪转为自雇人士,有可能无法获得当局贷款。
周扬说,建屋局主要以公积金每月缴交额,评估自雇人士还贷能力,每月缴交额少,贷款额就少。他说:“申请预购组屋联名的两人,不应同时改变身份,至少要保持一人受薪,才不至于陷入困境。”
增添保障
在本地,自雇人士不受工伤赔偿法令(简称WICA)保护。人力部长林瑞生今年2月在国会做书面答复时,鼓励自雇人士适当投保,不幸遇上工伤时好有保障。
全国职工总会助理秘书长洪鼎基认为,自由业者应未雨绸缪,为退休和医疗需求做准备,定期为公积金户头存款。
目前,凡净贸易收入超过6000元的自雇人士,必须为公积金保健储蓄(Medisave)户头存款。截至去年底,有82%自雇人士定期为保健储蓄户头存款。
瑞安联财务顾问有限公司常务董事吴良蒲说,保健储蓄里的存款可让自雇人士升级购买可保私人医疗费的综合健保计划(简称IP)。
他强调,相对受薪人士,自雇人士的退休储蓄或不足,最好为此预留至少15%收入。他说:“这还不包括预备一个紧急基金,可提供至少半年开销,以备不时之需。”
预防欠款
洪鼎基注意到,个体户常面对的一个问题是付款,如顾客逾期付款或干脆不付钱。
他说:“这种情况会破坏主要承包商和买家对个体户的信任。对个人而言,这无疑是严重的顾虑,甚至会引发两败俱伤局面,导致更少个体户加入这个行业,或调高他们的价格以规避风险。”
自由性质摄影师蔡家增受访时说,这些冲突包括完成工作后,顾客拒付或不肯付加班费等。
他强调:“一纸合约很重要,里头应列清细文,保障自己和顾客的利益,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勤于记账
蔡家增指出,许多自由业者忙于应付专业工作,工作一笔接一笔,却没时间记账,结果搞得账目混乱。
他建议个体户清楚记录每项交易,每月总结收支,方便追踪账目,避免不必要的坏账。
更重要的是,自由业者应把生意户头和个人户头分开,每月从生意户头中支出月薪,转进个人户头。
蔡家增说,这能避免暂时的工作流动现金负担,造成个人经济压力。
物物交换 制造双赢
经营共有工作空间的米凯拉说,自雇人士一开始或难以承担各种服务的费用,如平面设计、肖像摄影等。
她说:“你的社交圈里,通常会有人乐意以物物交换形式帮你,这是双赢的局面。”
米凯拉就请了三名专业人士,包括簿记员、财务顾问和税务顾问,帮她处理行政事项。她说:“其中一人是物物交换、一人是每月预付,另一人则是按需要付费。”
应善加利用政府津贴
蔡家增提醒,独资经营者应善加利用政府津贴,如申请生产力与创新优惠计划(简称PIC)提升电脑,提高生产力。
不过,关键还是要量力而为。他说:“若资本不足,就应找其他途径,如租用工具而不是购买,让成本更易于掌控。”
经营蛋糕店的张宝玲提醒,自雇人士应做好准备,开业首两年不太赚钱,她就花了两年才还清装修和设备费用。她说:“我的目标从不是赚很多钱、请很多人、开特许经营等,这些都会占用家庭时间……我不时会提醒自己这点。”
不过,“如果是你爱做的事,就勇敢去做吧。”
(本文刊在6月12日《早报星期天》·财经拼盘)